由于准备比较匆忙,没有来得及查阅文献,只能靠自己的记忆编写,因此可能有部分错误,敬请谅解。
之前有好多人和我要vpn,我都拒绝了,这里就是我的理由。
part1 说服的双路径,以及西边的米甜还是东边的米甜?
现代心理学将说服某个个体的方式大致分为两种,即中心路径说服(用文字信息和事实,在引起思考的条件下说服)和周边路径说服(使用中心路径以外的方式说服,例如语调,情绪等,通常不需要进行思考就能影响他人)。一般认为,事实性,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使用中心路径说服更佳(例如某种苹果的糖分构成),而价值观之类无标准答案的问题容易使用周边路径说服(例如南北大米谁好吃)。
举个例子,研究苹果糖分时,无论有多少人说“我认为麦芽糖占比是xxx……”,最后也不如糖分频谱仪检测出来的结果让人信服。同样是食物,后者现实的例子是南北大米之争,显然南方人“更习惯”吃南米,北方亦然,就算当今无论在哪里两种米都任君挑选,也如此。
目前为止,表面看似乎跑题了,但其实没有。政治倾向就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抛下历史和背景,没有人能说某种政治倾向要优于另一种。这情况下,政治就仅仅是西边的米和东边的米的问题,此时,周边路径就是最可以改变政治倾向的方法。
但是,无论是那种政治,都拥有一定历史性。例如生产力的发展,一旦发展了,就注定君主制,奴隶制要被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这样较为先进的制度取代。因此,要是能对当下的历史,现实的背景和各种“主义”有足够的了解,这个问题就变成了事实性的问题,就有了答案。
问题就在于,目前,没拿个差不多的政治学位,想达到后者,几乎是不可能的。你能客观全面地分析时事和大环境吗?你能不去查阅资料,准确说出资、社等等主义的基本内容吗?我想大多数人都没有把握。这也就是目前大多数人政治生活迷茫的主要原因:当下政治冲突愈演愈烈,但自己却没有办法独立弄清各方所持主义的优劣,于是陷入混乱。于是,随着逼迫站队的声音剧烈起来,他们就只能“被”走周边路径。可以说,就我身边已经公开站队的人们来说,大多数是高中生,甚至初中生,他们能有一套完整的政治理论来指导他们的政治选择吗?当然不可能! 这一点,恐怕很多大学生都做不到,包括我的父亲在回答这一问题时亦是如此。这样的话,对他们来说,无论是主旋律还是逆旋律,指导立场选择的力量都是一样的。
既然如此,国内政治风向基本一致,又为什么会反对翻墙,去接触不一样的立场呢?
part2 翻墙——打破信息茧房?打破洗脑?打破思维惯式!
根据津巴多的《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有一种态度表面坚不可摧,但可以被外界轻松击垮。我已经忘了书里叫它什么,这里就叫它思维惯式吧。津巴多教授认为,一个长期被群体无条件认同的态度,在遭受外界说服冲击的时候,会很轻易被改变。现实的例子是,苗绣为代表的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工艺,在与外界隔绝时几乎人人都会做,但自从步入现代,它们居然需要靠着“传承人”头衔的人们去继承,否则竟然可能失传! 这就是来自现代社会的价值观轻易冲垮传统文化的一个典例。
那么,假设有这么一个人,从小被教育红色文化,但从来没有认真透彻地阅读红色论文,那哪怕这个人可以轻松通过政治会考甚至高考,他的心中恐怕也没有“为什么走红色道路”的理论体系。此时,我们可以想象,目前为止,他身边的人都说红色好,自己也相信红色道路,但某一天,他翻了墙,忽然暴露在高浓度的反红色氛围,或是说“你以为的红色不是红色”氛围,大家都一致地剑指红色,那就如同苗绣遇到了现代社会,坚信的东西回头一看“竟然没有任何支撑! ”,很容易带来一种恍然大悟的爽快感,可以想象,他的态度将会很快崩解修正。有些人会把这个结果归因于他自己判断力不强,但这实际上仅仅是因为思维惯式被破除了。
当然,还有些人会反驳:“那国内的情况不就是洗脑吗?”“这不就是信息茧房?”“多了解一些不一样的意见,有什么不好的?”然而,什么是洗脑?我想,用大量论文,实验,研究得来的东西改变你,和用大量的重复来淹没你,谁更像洗脑,不用我说了。很不幸,上述那个人的情况属于后者。国内并没有把所有论证资社各自的本质和优缺点的书封禁,要是本身有辨别信息的能力,翻墙是为了查阅国内看不到的权威政治论文那也罢了。但这个行为的高代价高要求就决定了,在政治思想最激烈,独立意识最旺盛,获取信息的手段前所未有地丰富的中学阶段,大多数被迫站队的青少年们,政治立场都是被舆论改变的。这真是一个可悲的现实!
part3 独善其身,如何善?
当然,一昧回避政治生活也是不可取的。但是政治最让人恐怖的地方就在于,没有能力,贸然陷入太深,它会给你一种清醒的幻觉,它会让你感觉他们都是棋子。但谁是棋子,那可不好说。
那么,如何做?
我也不是圣人,只能给出一些建议,无法给出答案。
1.时刻警惕自己的情绪,对于政治这种东西,一旦在一群人中给你愤怒的感情,那就要注意了,在群体内陷入情绪,个体就很容易和群体一起极端化。现在的外网就是这样,你会突然浸泡在一个充满情绪,而又一致且完全不同于国内环境的舆论。当然,对于一些事实性问题,例如核废水问题和亚马逊森林问题(由于我对环境问题敏感度高,这里举这两个例子),就尽管愤怒吧!
2.阅读政治书籍,在个体角度上关注时事。提高政治修养,这是在政治生活中自由穿行的唯一方法,但包括我在内的绝大部分普通人似乎都支付不起这个成本。
当然,针对这一点来说,或许会有人质疑我本身政治修养就不高,怎么敢在这里指指点点的?但是我想说,这篇文章的几乎所有理论依据都是来自欧美心理学大师,他们的政治倾向明显可能与国内的大大不同,我却能用此推出这个结论,本身就说明这篇文章没有偏袒并且有一定可靠性。
3.收敛自己的政治立场,避免极端化和外显化。像AJR在歌里唱的,政治对普通人像凌晨的迷雾一般模糊不清,但至少我们可以保持自己。当然,是保持审慎的目光,不是保持极端立场。判断极端不极端最直接但不算太可靠的方式就是和1.一样,小心情绪。
.
.
.
那么,政治这么混乱分裂,人类真的没有一处可以没有任何知识但却又自由一致可以随意穿行的领域了吗?
我想还是有的,比如涩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