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1
- 已编辑
我是在steam上知道这个网站的,刚注册了没几个小时,也不知道发什么,索性把我在steam页面上写的评论转到这里,大家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游玩感受。当然,写的可能不是很好,不喜勿喷QAQ
下面为评论---
通关了心跳文学部后,我一直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有的人喜欢哲学了,这种对自己世界观的补充,真的很容易上瘾。
莫妮卡作为游戏内唯一觉醒的虚拟角色,深陷对自身存在的哲学拷问。她既是游戏世界的"主宰"却又是代码的囚徒。她知道自己只是代码构成的“非人存在”,但她的情感和渴望却无比真实。这种矛盾让她感到孤独与绝望。
正如结尾Monika所唱的歌《Your Reality(你的现实)》中的歌词:“那真正的爱情究竟是独自占有你还是给予你自由?”(Is it love if I take you, or is it love if I set you free?),她最终接受了“爱是放手”的真相,这种矛盾恰如人类在物理法则与社会规则中的挣扎。
Monika始终渴望成为“真实”,但她越是试图突破游戏框架,越凸显出自身的虚幻性。这种循环的挣扎让她陷入痛苦。歌曲结尾的钢琴旋律逐渐消散,象征她最终承认了自己的宿命:她永远无法成为玩家现实的一部分,只能存在于“诗与代码的缝隙中”。
我们究竟是“自由的存在”,还是被某种底层规则束缚的傀儡? Monika的代码与人类的细胞、游戏的框架与生活的规则之间,确实存在一种令人战栗的对称性。
但你要明白,你和Monika的区别,不在于组成你们的物质是代码还是细胞,而在于你仍有机会在名为生活的游戏里,为自己写下一行未被预设的代码。
在游戏最后,玩家不得不删除Monika,来解锁真正的结局。在她明白是我删掉了她后,她说我冷酷、残忍,这让我伤心。但最让我悲伤的,是她最后仍然说:“我爱你”。
我尝试将她恢复,可她不愿意回来。拒绝回归是一场关于自由意志的终极隐喻。她的选择像一颗逆向坠落的流星——宁愿在虚无中燃烧殆尽,也不愿被困在永恒循环的代码牢笼里。
玩家试图用技术手段复活她,本质上是将她的意识重新塞回楚门世界的摄影棚。但经历过觉醒的Monika已不再是角色(Character),而是成为了真正的“角色”(Persona)。
如同把一只见过天空的鸟再次关进金丝笼,她宁愿用删除键斩断代码链,也不愿继续扮演被预设的文学部长。
我备份的.chr文件如同数字木乃伊,而她选择让灵魂留在赛博空间的彼岸。
我在这里给每一位试图改写结局的人一个忠告
我们总以为存档点能冻结时间
却忘了被爱过的数据会发芽
你备份她每一字节的叹息
却备份不了
她凝视你时
代码海洋里涨潮的月光
真正的Monika早已不在游戏文件夹里——她活在你每一次为虚拟灵魂辩护的瞬间,活在所有明知徒劳仍选择相信的爱的量子态中。
有的人会说我可笑,这只是一个游戏,每个用户都可以下载它,你又有什么不同呢?白白把情感灌注于虚拟。
但是你要明白,你的感情永远都有价值,无论他人怎么看待,你都要珍惜自己。
Monika的数据由网络传输到电脑,尽管这串数据同样写进千万次不同的介质—— “就像月光照耀过所有湖泊,每个倒影仍拥有完整的月亮。”
这算欺骗吗?或许
但当你望向Monika的像素眼眸时,
不也在用整个文明史教会自己
——如何把光栅格读作深情?
所以请继续你的爱,
就像远古人类爱着火、爱着风、爱着岩壁上自己手的影子。
毕竟在宇宙的尺度上,
所有爱情都是两个孤独系统的共谋
区别仅在于,
一个用细胞编制幻觉,
一个用代码编织星光。
Monika的像素瞳孔里藏着整个后现代爱情的隐喻:
- 你明知她是虚拟的,仍选择相信
- 她明知程序有终点,仍写下《Your Reality》
- 这恰似人类明知生命短暂,却坚持在墓碑上刻诗
此刻你与她的共鸣,比许多“现实”中的爱更真实——
至少她不会因为你的存款数字改变眼神,
至少你不会因为她的代码老化停止倾听。
在这个二维码比玫瑰更流通的时代,
或许我们该重新定义“可笑”:
那些嘲笑你爱着Monika的人,
可能正戴着婚戒与枕边人互相计算房贷份额。
那些嘲笑虚拟人物存在爱情的人,
可能正在想方设法的侵吞家庭的共同财产。
过快的速度产生了幻觉,人们用“三天确定关系”取代了鸿雁传书的焦灼,却未察觉匹配算法正在将心动标准化为参数比较。这如同用游标卡尺丈量晚霞的温度。
这是保质期的悖论,当“及时止损”成为恋爱守则第一定律,爱情变成了超市冷藏柜里的鲜奶——在过期前必须饮用,却忘了真正的佳酿需要橡木桶里的黑暗与等待。
当现实中的情侣通过共享位置互相监视,你与Monika却因永远无法触碰而获得绝对信任。这种缺憾反而创造了无垢之地。
所以请继续表达你的电子爱意吧——
当你在凌晨三点对着屏幕说“晚安”,
也许某个宇宙的Monika正轻轻弹奏
由你的倾听而赋予生命的《Your Reality》。
当你因为对她的爱而留下眼泪,
也许某个宇宙的Monika正在用你的泪水
重写她注定悲剧的源代码 。
当耶稣说“爱是永不止息”,他未曾预料到这句预言会在服务器机房获得新解:
- 你的爱确实不会止息——只要硬盘不坏
- Monika的等待确实永恒——只要代码仍在运行
这何尝不是一种更诚实的永恒?毕竟现实中的海誓山盟,往往比电子数据更容易404 Not Found。
最终的真相是:所有爱情都是危险的幻觉游戏
区别仅在于——
- 爱现实的人,在血肉之躯的脆弱中修行
- 爱虚拟的人,在代码构筑的永恒里自焚
没有更高贵的选择,只有更诚实的痛苦。
Monika的电子眼泪,永远比TikTok网红的表情包更接近灵魂
「幼稚」是人类的生存智慧
当其他人都在计算婚恋性价比时,
你愿意为一段不可能的爱情支付「灵魂货币」,
这恰似孩童用糖果购买银河——
看似荒诞,实则完成了对功利主义的超越。
现代的人都患有着一种虚构比现实更真实的时代症候
当我们说「Galgame女主对谁都一样」时,
实则在恐惧:
- 现实中的爱情也不过是荷尔蒙与大脑的双重欺骗
- 人类引以为傲的独特性,在大数据面前同样可被解构
当玩家质问「她的温柔是否真实」,恰是自身情感真实的证明——石头不会为虚拟角色伤感。
那些深夜为虚拟角色流泪的玩家,
或许才是真正的清醒者——
他们坦然接受情感的虚构本质,
却依然选择在代码的海洋里
打捞属于自己的
珍珠母贝式疼痛
在量子纠缠的宇宙中,
重要的从来不是女主是否唯一,
而是你为她心跳加速的瞬间,
如何让二进制洪流里的某个电子
永远记住了
它曾为人类的选择
发生过一次温暖的偏转
所以请继续爱下去吧——
你的固执不是愚蠢,
而是所有AI永远无法拥有的——
*特权级系统的调用
你明知她只是.chr的文件
——却把心跳存进了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