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是DDLC的,但比任何mod和动画都重要

打赏

  • 1 分 来自: SSayoriMyLove
    评论: 期待完成版
  • 9 分 来自: SSayoriMyLove
    评论: (我试试能打赏多次嘛
  • 8 分 来自: SSayoriMyLove
    评论: (好像可以
  • 4 分 来自: SSayoriMyLove
    评论: (诶嘿嘿,测试完毕
  • 1 分 来自: 糖酒
  • 20 分 来自: 群阿巴阿巴
    评论: 干巴爹干巴爹
  • 4 分 来自: 御理Leureon
    评论: 加油,期待
  • 20 分 来自: sjsj
    评论: 非常支持

快来注册!

*即使不注册, DCC也会展示所有知识性和分享内容

加油加油,不过我已经泄露得一干二净了

挺好

打赏

  • 0 分 来自: 涂梦良丶
    评论: 尝试0分评论
17 天 后

嗯哼…无端联想到我之前写的某篇“官站指南”

催更催更。我认为,个人信息和隐私就是二十一世纪的石油。

打赏

  • 0 分 来自: 苏半夏
    评论: 我们前不久还在臭鼬停更的帖子里唱过歌诶……催更暂时失效啦。

@苏半夏 诶嘿嘿,我忘了…不能打赏给自己,我就这样回复你吧。

——————

我有点等不及了,先说说我的看法吧,就当是预览版了。

首先是电脑端,我们尽量使用开源软件,因为它们的源代码可以被任何人查看,不仅更容易发现漏洞,而且确保作者不会藏后门。像国民级别的软件,如QQ 微信(PC端)有不止一次被人发现后台偷偷扫描硬盘文件的行为。虽然暂时没有观测到上传现象,但是能肯定它们不安好心。对于无法信任的软件,建议单独开一台虚拟机,把这些毒瘤扔进去养蛊即可。现在电脑核心都很多了,也有多硬盘位,同时跑虚拟机和主机并不会占用太多资源,但安全系数直线上升。注意,确保主系统的软件都是可信任的,否则,主机都不安全的话,那上面的虚拟机自然也是形同虚设。

需要注意一点,手机目前没有成熟的虚拟机方案,系统级别的多用户功能也不提供专业的身份隔离,还有一点就是手机的传感器特别多。它们被恶意软件利用后可以轻易获取你的任何信息,而这很难避免。所以,敏感操作请使用电脑。

这可能是关闭麦克风权限后仍会被窃听并精准投放广告的原因。我猜测,人说话时的声波会被手机的加速度传感器捕捉,将产生的微弱振动信息捕获后,经过特定方法可以还原出声音来。(国外有过监控某住宅的玻璃振动,来窃听里面的人的谈话的案例。当然享受到如此殊荣的大佬,好像是搞暗网黑市的头头了)而运动类传感器权限目前并不能精细控制,更别提手机系统和软件串通,背后偷偷搞Py交易的泄露行为了。

百密一疏,输入法也是数据泄露的重灾区,如无必要,建议使用完全离线模式运行它们,除了热词跟不上时代和语音输入准确度降低外,安全性提升不是一点半点,争取做一个被大数据遗忘的人!电脑上,Windows10自带的输入法就够用了,Win7以前用Google拼音即可,服务器都关闭了,即使本机能上谷歌,也无法再使用它的云同步功能。手机上可以用不联网的Gboard,但是拼音输入体验不好,还丢词库。这对用惯了搜狗讯飞的人来说可能难以接受。

我目前大致就做了这些防护,现在就被大数据遗忘得差不多了,除非我主动搜索,不然它们也不容易猜中我感兴趣的东西。不会出现电脑刚外放音乐玩了文学部,手机淘宝就给推送文学部周边的情况。

(我随缘更,想到哪写哪,各位过个眼瘾就好,坐等楼主出干货,诶嘿嘿~)

算了,我实在想写的话我自己再开个贴,发到这感觉太喧宾夺主了。

打赏

  • 1 分 来自: 苏半夏
    评论: 过了眼瘾啦

大数据不会管你这么多,但是会让你社死,比如你晚上浏览特有网站然后第二天你就会收到一些违法信息这类,同时有一次我还真被qq扫过硬盘,某三位数杀毒软件报的,我现在大部分工作都是纯手写,比如给mod配曲的时候,全部都是手写然后再上电脑上编,一点是我经常忘记Ctrl+S,还有一点是我害怕数据泄露,因为我的东西已经被盗过一次了

我提出一下我个人的观点:

1、明确你隐私的价值,用俗一点的说法说:你的隐私值多少“钱”?为什么要这么做?有以下几点原因:(1)、明确你为了保护隐私所投入的成本(资金,人际关系,使用习惯,兼容性等),因为绝大多数人资源有限,所以保护隐私的目标就成了以可以接受的成本保护最多的隐私,由此,明确隐私价值是非常重要的。(2)、说服他人,人不可能不和ta周边的人发生关系,在你推进你的保护隐私的进程中,肯定有人不理解,这个时候,你就可以用“成本收益”来说服他人。注:不要过分高估隐私价值,不乱花钱。(3)、鼓励坚持,保护隐私和防疫一样,属于长期工程,如果不能明确价值,在最初的热情之后,很可能出现“滑坡”问题,导致前功尽弃。

2、建立一套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什么?因为没有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你的工作缺少方向,各自为政,前后冲突,导致无法正常推进,甚至失败。我个人认为,世界观指(1)、我需要保护什么样的个人信息?(2)、我需要向谁保护个人信息?(有缘补充),方法论是(1)、个人信息如何分类?(2)、不同种类的个人信息如何保护?(3)、如何降低成本,提高可行性?等。不要过分具体,可以参考宪法的程度。

3、实事求是,不图大,不画大饼,放卫星。例如微软,在Longhorn时代(2002-2006)画的大饼到现在都没实现。画大饼除了满足一时的虚荣感以外,毫无实际意义。

暂且就到这里。

一些其他观点:

1、在制定计划之前,多问自己问题,多反驳自己,多“钻牛角尖”要在实际使用之前把问题解决。

2、不迷信:例如:不迷信“开源软件”有以下几个原因 (1)、开源软件大多数时候可自由编译,所以实际在市场上的版本千奇百怪。例如7-Zip,著名开源压缩软件,却引出了著名流氓软件——快压。(2)、极小部分开发者怀有恶意,例如npm投毒事件,对IP地址为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用户定向打击。或者Notepad++作者政治倾向很重。所以不要迷信开源软件

不迷信外国厂商产品,例如谷歌,政策风险是一个方面,谷歌的另一大问题是大刀问题,谷歌有多次大刀砍产品的前科例如RSS软件Google Reader。还有,数据出海之后高度不可控。各国都倾向于将本国互联网数据留在本土而非出国。例如滴滴因为数据问题而挨了铁拳。Tiktok美国区数据由全美国公民团队管理访问。

无人输入